
自閉症患者面對不同程度的情緒調節問題,傳統上認為原因是他們缺乏共情能力(empathy)。不過亦有研究指出,高達6成的自閉症患者的述情能力達到述情障礙的程度,由於理解和表達感受上的困難並非自閉症本身的特性,相信他們的情緒調節問題是與述情障礙(alexithymia)有關(Luminet, Bagby and Taylor, 2018)。
述情障礙被歸納為一種與情緒表達相關的人格特質,與自閉症不同,它本身並不是一種精神疾患,而是一種跨診斷(trans-diagnostic)的個人特質,與每個人的身高一樣,每個人的述情能力都不同,所以述情障礙更準確的形容是「述情能力比大部分人弱」。有述情障礙的人士通常較難理解及區別情緒,無法以言語表達情緒,及思考模式往往聚焦於外在事物而非情緒感受。
今天,我們將輕鬆探討一下述情障礙和自閉症之間的關係,看看這兩者在人類的情感世界中是如何互相影響的。
「兩者相似的基因和大腦功能異常涉及大腦情感處理部位,解釋了自閉症患者共情能力不足的原因。」
從病因學角度來看,有關自閉症和述情障礙的研究表明,兩者存在基因和神經生物學上的重疊,包括催產素(Oxytocin)和系統的活化以及杏仁核 (Amygdala)、扣帶回路(Cingulate circuit)和前額葉皮質 (Prefrontal cortex )的功能。自閉症和述情障礙的患者之所以有較低水平的共情能力(Empathy),也可能與大腦邊緣(Limbic system)和副腦邊緣神經(Paralimbic system)活動對情感顯著刺激的神經生物學缺陷有關。另外,述情障礙中普遍存在一種功利主義的思維方式“操作性思維”(Operational Thinking),這種思維方式也同樣存在於自閉症患者中。
「準確辨識情緒取決於多種因素,而述情障礙影響患者語言處理系統,或許是自閉症成因之一。」
另一個重疊的領域便是社交領域,自閉症中的情感障礙主要圍繞情感語言處理系統,進一步凸顯述情障礙或許是自閉症的一個成因。要準確地標籤自己和他人情緒,取決於多種因素,包括解釋非語言的線索 (non-verbal cues )和言語表達 (verbal expressions )。在解讀他人情緒的時候,我們通常都無法直接接觸到對方的身體感覺,因此需要依賴對方的行為反應,例如面部表情、姿勢和語調。這些線索與一般都會與言語線索結合,幫助我們識別他人情緒。

「自閉症及述情障礙患者雖能分辨情感正負面,卻難解釋選擇,無法適當回應,導致易被誤解,社交問題隨之而來。」
雖然自閉症患者能夠將情感語言刺激正確分類為情感正面或負面,但無法進一步解釋他們的選擇。研究指出,患有述情障礙的人將觀察到的情緒,重新映射到自己的感官系統時會遇到困難。由此可見,兩者在情緒意識和處理情感內容方面都存在缺陷,並且不像其他人可以輕易處理情感用語。由於難以辨識和分類感受,患有自閉症或述情障礙的人無法解釋或識別言語和非言語的情緒刺激,因此無法作出恰當的回應。不過,這並不等於他們沒有情感,只是他們可能無法有效地用語言或非語言方式表達出來而已。這種情況讓他們在與他人交流時感到挫折,甚至被誤解為冷漠或無情,以至難以建立親密和親近的社會關係,進而引發社交互動問題,臨床經驗上,往往亦會發現成年自閉症患者為自身的社交問題而煩惱。
總結來說,引用述情障礙的理論,要有效地協助自閉症患者的情緒調節能力,除了訓練社交技巧,還需要提升理解及形容自己情緒的能力,或者用其他方法,如以視覺藝術或音樂的方式來表達心境。
References:
Luminet, O., Bagby, R.M. and Taylor, G.J. (eds.) (2018) Alexithymia: Advances in Research, Theory, and Clinical Practice. 1st ed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撰文:精神科專科醫生 汪嘉佑醫生